抗菌藥物間配伍與組方須避免這幾種聯合方案
閱讀次數:824 發布時間:2024年05月31日
在治療畜禽臨床上細菌、支原體性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時,為了避免耐藥性有時需要抗菌藥物聯合使用,合理地聯合應用能夠增強療效,減少部分藥物的用量、降低不安全藥物的毒副作用,明顯縮短藥物治療的療程。而反之呢?
不合理的藥物聯合則會引起藥物浪費(使用量大)、增加細菌和支原體的耐藥和藥物不良反應發生風險大幅提高。以下,是我們根據臨床治療實踐中,常犯的錯誤進行的總結,列舉了幾種抗菌抗支原體藥物聯合方案,并分析其合理性,旨在幫助大家更科學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
氟喹諾酮類(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等) + 大環內酯類(紅霉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等)
不能聯合
我們獸醫臨床上用的氟喹諾酮類,屬于廣譜的抗菌藥物,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衣原體、支原體等多種病原菌,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大環內酯類藥物屬于窄譜抗菌藥,主要是對革蘭氏陽性菌、衣原體、支原體、軍團菌等非典型病原菌具有抗菌的作用,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菌作用相對較弱。
由于以恩諾沙星、環丙沙星為代表的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抗菌譜更廣,它們只對繁殖期的病原體抗菌作用更強,如果在獸醫診療臨床上經常把氟喹諾酮類藥物與大環內酯類藥物聯合,這不僅會降低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抗菌效果,也會同時降低大環內酯類藥物的作用。
比如兩者聯合使用的其中一個禁忌,氟喹諾酮類藥物屬于主要作用于那些繁殖期的病原體,而大環內酯類藥物都屬于快速抑菌劑;兩者聯合使用的結果是,大環內酯類藥物作用于病原體,迅速把快速繁殖的病原體靜止了,讓主要作用于繁殖期的氟喹諾酮類的藥物就找不到作用靶標。
雙 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聯合
不推薦聯合,少數情形可以聯用
藥物聯用時一般建議選擇藥理機制不同的兩種或多種藥物聯合,以達到協同或相加作用。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作用機制均為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兩種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用時可能因競爭受體產生拮抗作用,一般不推薦聯用。
某些特殊情形可能會用到兩種 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聯合,如在治療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時,可使用舒巴坦復方制劑(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聯合復方阿莫西林粉類,但該方案的實質是舒巴坦聯合青霉素類。
新華星二維碼